回顾近年来的噪声监测历程,不难发现,国内大部分城市每年的噪声变化幅度均在0.1dB~0.9dB,与居民噪声投诉量剧增的现实表现不吻合,因此,应对监测路线进行必要的研究和调整。

声环境质量监测其实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相似的。这两类污染,都具有异质性强、随机性强等特征,很难实现监测全覆盖,也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,只能按设定的抽样原则,选择有限的、代表性强的点位开展监测。可设置10 个或更多点位,这些点位一旦确定,就变成长期观测站,可采用自动监测技术,获得连续数据并完成评价工作。至于交通噪声监测,实际上就是路边站,可选择典型路段开展,同时延伸到受影响的居民楼、学校、医院等敏感建筑物,在适当高度依托建筑物设置空中噪声监测站点。噪声监测是最能体现监测为民的,对群众投诉,应快速反应,同时要注意成果收集、整理,绘制噪声污染分布图,对投诉集中的区域,开展源解析,督促相关部门开展整治工作,还居民宁静的生活环境。

总体来看,我国噪声监测的技术较为成熟,设备的稳定性也高。面临的挑战是确定合理的监测策略,既能判断城市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,又能反映噪声扰民的困境。为此,要对有关技术规范开展实施效果评估,取消针对性不强的监测,通过优化监测点位布局,真实反映一座城市的噪声污染水平。

新闻出处:这里

8 thoughts on “【声学新闻】优化噪声监测点位,使噪声防治效果最大化

  1. 我国如今的噪声监测点位应该不少,但监测数据与民众感受不匹配,值得反思

  2. 噪声污染点也需要随噪声污染变化来变动改变,才更加精细监控噪声

  3. 能够调整监测路线表示的技术不断的成熟的

  4. 还是很值得人期待的哦,说不定更加精细勘测到噪声呢

  5. 我觉得,这对噪声监测站的可移动性提出了新要求

  6. 不断的优化就表示在不在找到的新问题需要解决,需要更多的优化才能找到问题,值得学习

发表评论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